温暖1626号
●温暖诉求
端午节前夕,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竹丝岗街道的包粽子社康活动中,学龄少年陈君豪格外引人注目。他认真地跟社工学包粽子,每绑好一只,都要为自己鼓一次掌。不用去学校的日子看似“休闲”,但知情人都了解,君豪正在与体内的肿瘤君“打”一场持久战。2012年,2岁半的君豪被查出罹患上号称“癌王”的神经母细胞瘤。如今他15岁,遭遇了病情第四次复发。“平时我不去想它,把它当感冒,无视它。”这是少年长年对抗“癌王”形成的态度。
■小豪与肿瘤对抗13年,乐观不轻言放弃。
拼尽全力对抗“癌王”
神经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,素有“儿童癌症之王”之称,很多小患儿早期症状不典型。2012年3月,2岁半的小豪能吃能睡能玩,但细心的父母偶然发现,小宝宝身体最不起眼的地方有了疾病端倪。果不其然,医生在诊疗中发现,一个肿块“藏”在孩子肾上腺和后腹膜之间。
“能摸到‘疙瘩’已经有一段时间,但我们是农村人,以为跑去市区的医院,医生就有办法治疗。没想到,医生叮嘱我们一定要去上一级医院就医。”爸爸陈开荣是湛江徐闻人,平时去湛江市的机会就不多,更别说前往近600公里外的广州。虽然忐忑不安,但他与妻子不敢耽搁,马上带儿子奔赴广州,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,“专家一检查,就看出这是少见的儿童恶性肿瘤——神经母细胞瘤。”陈开荣说,得知这种病治疗难度大、预后仍可能复发,他欲哭无泪。
是医护人员的鼓励重燃他的希望。“医生跟我们说,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无限可能,不少患儿能闯过难关。”陈开荣边听边点头,在和妻子的对视中,他们看到彼此的信心和决心,“我们怎能不去救孩子呢?”
经济并不宽裕的陈开荣东拼西凑出第一笔治疗费。在长达一年的治疗周期中,医生胆大心细地摘除了肿瘤,用“放化结合”的策略清除了小豪体内的“坏细胞”。陈开荣夫妇的心情一天天好转,看到的希望也越来越大:“当时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不多,但该做的都要做,剩下的就交给运气。”
患过大病更珍惜生活
结束治疗后,夫妻俩抱着孩子回到徐闻老家休养,年幼不知事的小豪除了天天吃药,他在许多人眼中仍是个健康快乐的宝宝。但陈开荣不敢盲目乐观,他把各种病历、检查报告都一一保留,按照发病、治疗的时间顺序整理好,叠放在客厅一角,方便随时查阅。
可是,他最担心的事情仍在2014年3月发生。当时,5岁的小豪回广州复查,医生发现他的血检内容有一项神经元指标升高,这意味着病情复发。获知消息,陈开荣如坠深渊,但他仍强作欢颜安慰妻子:“幸好只是发现了一些‘坏细胞’,没有出现转移部位。”话虽如此,小豪仍然遵医嘱做了8次化疗,把肿瘤的火苗“摁”了下去。不过,他好不容易养出来的头发,又掉光了。
小豪在住院、吃药中一天天长大。终于有一天,他在复查和治疗后瞪大眼睛问妈妈:“我身体里的那只‘小怪兽’被打回去了?它还会再来吗?”父母相视无言,只能拍拍他的小脑袋,轻声说,“生了病,更要珍惜生命,活好每一天。”
从那以后,陈开荣刻意淡化小豪对疾病的“重视”,他让孩子做喜欢的运动,鼓励他努力上小学,还陆续给小豪添了弟弟妹妹,“你要做个好大哥,享受和弟弟妹妹在一起的热闹时光。”他常常嘱咐小豪,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岁月,要好好把握。
此后,小豪在玩耍、学习中成长,疾病也同样没有上门“找麻烦”。有8年时间,小豪拥有快乐的幼儿园、小学时光,他逐渐淡忘幼时吃药、住院的不愉快经历,不仅成为优秀小学毕业生,还是篮球场上的小健将。
再次复发仍在“奔跑”
然而,被喻为“儿童癌王”的疾病,确实难缠。2023年9月的一天,已经成为初中生的小豪一瘸一拐地回到家,一声不吭地从柜子里找药酒,“嘭”地一声关上了房门。这一幕,被小豪的弟弟妹妹看见了。
晚上,陈开荣和妻子下班回家,两个小机灵悄悄告诉父母:“哥哥受伤了,还躲在房间不愿出来。”正当陈开荣想敲开小豪房门一探究竟时,他闻到一股浓烈的药水味道从房间传出,“在神经母细胞瘤的全国病友群里,有一些病友家长分享说,孩子病情复发时出现过脚疼的症状。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。”陈开荣与小豪沟通后才得知,孩子脚疼的症状已持续多日,他怕家人担心一直瞒着,疼痛难忍才偷偷搽药。
陈开荣和妻子马上带他回广州复查。医生再次发现了“坏”细胞。“这个病真的很顽固,消失了8年,竟‘回来’了。”陈开荣告诉新快报记者,易复发正是“癌王”的可怕之处,“本来第三次治疗的时候,我们都寄望最新的治疗方案能彻底抑制病情。”可不到一年,2024年5月,小豪的病情就出现了第四次复发。
这一次,医生还查出小豪体内疑似肿瘤细胞转移迹象。不过,第四次到广州治病,小豪一家人不再是孤军作战。在医护人员和公益机构的帮助下,他们成功申请入住“广州小家”,小豪在这里还认识了一名同样罹患神经母细胞瘤的伙伴。陈开荣说,小伙伴曾问小豪“担不担心自己的身体”,“小豪回答说,我们把这个‘怪物’当空气吧。当它不存在,当它是感冒,就容易‘对付’了”。
儿子的懂事让陈开荣心疼,他更希望拼尽全力赶跑儿子体内的“老对手”。“这些年我们借了亲戚许多钱来治病,但大家都没有催过‘债’,反而叮嘱我们一定要坚持救治小豪。亲人给了我们很多勇气,是我们能坚持至今的最大原因。接下来的治疗,小豪不会认输,我们也不会认输。”
公益指引
●公益账户: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
●银行账号:44032601040006253
●开户银行: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
注:捐款时请注明“新快报温暖*号***(受助者姓名)”, 如“新快报温暖1626号君豪”。如需捐款收据,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、联系人姓名及电话。
■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公众号
■统筹: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
■采写: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潘芝珍
■图片:由受访者提供
本文链接:肿瘤四次复发一家不轻言弃 抗癌13年勇敢少年仍在奔跑http://www.sushuapos.com/show-1-14810-0.html
声明: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,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,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天上不会到馅饼,请大家谨防诈骗!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
上一篇: 全球首次!中国民用无人机完成珠峰6000米海拔物资运输
下一篇: 今晚不做算术题 国足目标是赢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