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1日,两名小朋友在山东省滕州市新华书店内交流。新华社发
六一儿童节临近,有人问我:你准备给孩子们送点什么?我难住了:每个孩子有不同的秉性,每个时期他们又有不同的需求,什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?思来想去许久,稍稍整理了杂乱的思绪,决定送可爱的孩子们一篇文章。
孩子为何那么可爱?
过节的孩子们笑得灿烂,但有些时候,他们生气时、睡着时也可爱,这是为什么?
20世纪,诺贝尔奖得主康拉德·洛伦茨(Konrad Lorenz)和尼科·廷贝亨(Niko Tinbergen)提出了“婴儿图式”(Kindchenschema)的概念。他们研究发现,人们认为可爱或惹人喜爱的婴儿有共同的特征:饱满的额头、圆眼睛、小鼻子、胖脸颊以及大头小身的比例。
熊猫之所以这么受欢迎,是因为和人类婴儿一样,有着“婴儿图式”的特征。
这些特征能激发人们的大脑,让人们产生愉悦感。具体来说,可爱的形象会刺激人类大脑的伏隔核(nucleus accumbens),继而释放“快乐之源”——多巴胺。这个现象在后来的研究中被证实。研究还发现,不只是人类婴儿,其他生物幼仔如小猫、小狗等等,只有具备“婴儿图式”的特征,一样能激发人们的愉悦感、保护欲和抚养欲。
研究者认为,这些功能对于人类演化而言至关重要,因为成人通过大脑迅速识别出弱小的婴儿,并给予关注和照看,以帮助他们存活。
2016年,牛津大学的莫滕·L.克林格巴赫(Morten L. Kringelbach)等在《认知科学趋势》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“可爱”(cuteness)的综述。文章中,他们说“可爱”是“能够塑造人类行为的最基础、最强大的力量之一”。克林格巴赫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实验,他们展示了婴儿和成人的面庞,并检验被试看到这些图像时脑部的活动。他们发现,大脑在看到“萌物”后的不到七分之一秒内就做出了反应。他的研究团队总结认为,“可爱” 是解锁大脑快速注意力资源的第一把钥匙,在那之后,有关同情与共感能力的大脑网络才会发挥作用。
当一个胖乎乎的婴儿对你笑时,大部分人是很难没有触动的。正如《彼得潘》第三章中的描写:“当一个新生儿第一次笑出声的时候,那笑声就碎裂成上千个碎片,这些碎片跳来跳去,小精灵就是这样来的。”
儿童无法永远保持婴儿的样貌。大约四岁半之后,人类幼儿的脸越来越成人化,“婴儿图式”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少,但是“熊孩子”的胡闹最终还是得到原谅。
孩子的优点,大人难再有
稍大的孩子在行为上、认知上的趣事也是与日俱增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令大人惊叹的优点,比如纯真、好奇心、学习能力、创造力与想象力。
孩子的纯真,源于他们尚未被世俗观念、社会压力和复杂人际关系所影响的清澈内心。《道德经》就多次称赞了婴儿的纯真。第五十五章这样写:
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毒虫不螫,猛兽不据,攫鸟不搏。骨弱筋柔而握固。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,精之至也。终日号而不嘎,和之至也。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。益生曰祥。心使气曰强。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
大意是,含德深厚的人,和初生的婴儿很像——他筋骨柔弱拳头却握得很牢固。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却自动勃起,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。他整天号哭,但是他的喉咙却不会沙哑,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。
在这段文字里,我仿佛看到《道德经》的作者,坐在刚刚平静睡着的婴儿身旁,如释重负,一边轻拍婴儿一边思考其中的奥秘。
明代李贽在 《童心说》把“童心”等同于“真心”:
夫童心者,真心也。若以童心为不可,是以真心为不可也。夫童心者,绝假纯真,最初一念之本心也。若失却童心,便失却真心;失却真心,便失却真人。人而非真,全不复有初矣。
年纪稍长,好奇心与学习能力则推动孩子们探索世界,闯祸是难免的。白居易的《池上》所记:“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。不解藏踪迹,浮萍一道开。”似乎在唐宋之后,儿童的种种趣事成为文人创作的一个关注重点,此后从来没有间断过。
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写孩子模仿大人:
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?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
杨万里的《稚子弄冰》写孩子的创新:
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铮。敲成玉磬穿林响,忽作玻璃碎地声。
明末清初陈鉴《戏作纸鹞歌》写孩子的贪玩:
犹思少入学堂年,先生不许看龙船。八月中秋九月至,偷将纸线戏风鸢。
如今,父母并不需要在古人的诗文中去体悟儿童的趣事。只要翻开手机相册,就有一段段绝妙的回忆。每一家有每一家的乐事。
对于孩子的这些天真,成年人很羡慕,但要重新获得这些优点却是非常非常难的事。
毕加索作品《大公鸡》。
巴勃罗·毕加索有一句话非常出名,他说:“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,但用一生的时间,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。”毕加索在艺术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的同时,其实也在赞美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。
儿童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那么多束缚,总能够产生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和作品。看看两则小诗——
灯
■姜二嫚(七岁)
灯把黑夜
烫了一个洞
眼睛
■陈科全(八岁)
我的眼睛很大很大
装得下高山
装得下大海
装得下蓝天
装得下整个世界
我的眼睛很小很小
有时遇到心事
就连两行泪
也装不下
提香作品《以撒的牺牲》。
孩子是柔弱的,容易受到伤害
然而孩童也是柔弱的。因为在思维、体格、力量上的劣势,他们也成为社会中最容易被忽视、被管制、被羞辱,被牺牲的群体。
在《圣经》中,以撒就差点被自己的父亲亚伯拉罕当成祭品献祭。这绝不是孤例!英国学者爱德华·泰勒的《原始文化》记载,“在弗吉尼亚,印第安人奉献儿童作为牺牲”,“腓尼基人为了使神发慈悲之心而将……自己心爱的孩子奉献作祭品。他们从贵族家庭中挑选牺牲以增大牺牲的价值。”
朱智贤、林崇德所著的《儿童心理学史》对西方社会儿童史和儿童观的演变进行了分析,发现西方古代儿童与妇女一样,“是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的,并且是受迫害的”。这是因奴隶制和教会压迫导致的社会文化现象。在东方,对儿童的伤害也半斤八两。单单是史书中不断出现的“易子而食”四个字,就足够触目惊心!
雕塑《利迪策村的孩子》。新华社发
而现代六一儿童节的设立,也是来自一个悲剧——利迪策大屠杀。惨案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2年6月10日,因为游击队员刺杀掌管捷克地区的党卫军上将莱因哈特·海德里希。纳粹德国军队为此实施报复,焚烧了利迪策村所有房屋,屠杀了全村年龄在15岁以上的173名男性村民,妇女则被送往集中营,另有88名儿童在集中营被德军用毒气杀害。此次屠杀共有约340人遇难。
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。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,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,大会把每年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。
撇开这些刺眼的血色,对孩童的轻视其实一直在身边。
比如“小子”“小崽子”常常被用作贬低他人的称呼,暗示对方年轻、经验不足或地位低下。在古代还有“竖子”,“竖子不足与谋!”“幼稚”往往被用作贬义词,暗示对方思想简单、行为冲动或缺乏深度。“儿戏”在现代语境中被解读为不认真、不严肃或不专业。这次词语背后,都藏着一个被轻视的孩子。
他们被全面照顾,但他们更需要尊重
事实上,不少父母在管教孩子的用语上,已经不再旁敲侧击,而是声嘶力竭、万马奔腾、直捣黄龙——
“快去做作业!”
“跟你说多少遍了?”
“你看看几点了!”
“你看别人家的孩子!”
“你动动脑子啊!”
“把电视/手机关掉!”
这样的声音,漂浮在黄昏夜晚的楼房中间——直到一阵低声的哭泣,或者是同样愤怒的反驳。
童年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,一方面,作为一个儿童,他们必须享受童年,享受童年的快乐和幸福;另一方面,他们又是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,他们必须完成本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,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,形成一定的能力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,以为将来的生活做,准备。在这个背景下,社会和家庭都为儿童制定了需要达到的目标。比如一些知识,一些生活技能……可惜的是,在不少地方,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。
毫无疑问,和以往的孩子相比,现在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精心照顾。衣食住行,无微不至。这种现象甚至催生了一个词语:“直升机父母(helicopter parents)”。所谓“直升机父母”,指的是像直升机一样整天盘旋在孩子的周围,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,随时准备“降落”在孩子身边提供指导或帮助。
但这样的照顾,并非都是积极的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叶莲娜·布拉多维奇(Jelena Obradovic)发表的一篇关于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研究表明,父母的过度参与可能会损害孩子控制自己注意力、行为和情绪的能力。而且在很多情况下,父母忽视了儿童在心理层面的需求。
4月16日,儿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一处喷泉戏水纳凉。新华社发
在物质丰富的当下,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教育界的关注点。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董奇表示:“学生、家长、教师等对于学生心理需求及心理问题的理解认知不够科学全面,应对和处理的知识能力不够专业有效,是当前教育领域预防、识别和早期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。”广东省东莞市沙田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张远广表示:“父母要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,了解孩子的特性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。”他认为,父母应当尊重孩子,理解孩子,学会沟通和对话教育的技巧。
简而言之,就是尽量平等地、礼貌地对待孩子,让他们“感受到学校的包容、家庭的温馨、师长的关爱”。愿意与家人保持良好沟通的孩子,不容易走入极端。
《儿童自尊感的人格教育价值及其保护与培养》一文指出:
研究少儿发展问题的人知道,受过礼遇的儿童往往会把自尊感内化,随之,他也会以礼待人。与此相反,受到粗暴对待的儿童会把自卑内化,在成长过程中会以恐惧和憎怒待人。布兰登博士在谈到该问题时也说:“如果我们的父母以关爱和尊敬护育我们,让我们一贯感,受慈爱、关怀,培养我们理性地思考,期待未来,不以嘲弄、羞辱和体罚来管束我们,并时时让我们感知到他们对我们的能力与品行的信任,那么我们就完全可能将此态度内化于心,由此,构建起健康自尊感的基础。”由此,我们可以看出,尊重儿童,以礼对待儿童对儿童自尊感的形成、发展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通过简单粗暴的惩罚、责骂驱使孩子,能起到一时的效果,但之后就会越来越没效果。而儿童一旦失去自尊,他将失去行为的激励和监督机制,将失去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,丧失荣誉感和耻辱感,那么,一切对他来说都无所谓,也就是我们幼儿园老师所说的“怎么样说他,怎么样惩,罚他和耻笑他都没有用的”那种儿童,一切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事情都有可能表现出来,所以,对他来说,道德将可能遭到瓦解。那么,对他来说也就谈不上道德的问题了。
法国作家安东尼 · 德 · 圣-艾克苏佩里在《小王子》的序言中说:“所有的大人最初都是小孩子。但很少有大人记得自己曾是孩子。”
我们理应平等地对待孩子——因为孩子就是大人的曾经,而大人则很可能是孩子们的将来。
抽点时间陪孩子阅读吧
如果有时间,可以陪孩子看看以下几篇文章。其中《我们家的男子汉》选入小学课文,孩子们应该不陌生。看完之后还能一起聊聊,分享各自的感受,也是挺好的经历。
我们家的男子汉
■王安忆
没有男人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。写谁呢?想来想去,想到了我们家里的一条男子汉。
那是姐姐的孩子。他们夫妻两人本不愿要孩子,他的出生完全出于不得已。因此,生下他后,他年轻的父母便像逃跑似的跑回了安徽,把他留在家里。从此,我的业余时间就几乎全用来抱他。他日益地沉重,日益地不安于在怀里,而要下地走一走,于是便牵着他走。等到他不用牵也能走的时候,他却珍惜起那两条腿儿,不愿多走,时常要抱。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。
这是一个男孩子,这是一个男人。
他对食物的兴趣
“他吃饭很爽气。”带他的保姆这样说他。确实,他吃饭吃得很好,量很多,范围很广——什么都要吃,而且吃得极有滋味,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。当然,和所有的孩子一样,他不爱吃青菜,可是我对他说:“不吃青菜会死的。”他便吃了,吃得很多。他不愿死,似乎是深感活的乐趣的。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,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,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;他会为他喜欢吃的东西编儿歌一样的谜语。当实在不能吃了的时候,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,吃得十分专心,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。当《少林寺》风靡全国时,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。耍起来,眼神都恍惚了,十分逗人。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。可是我告诉他,当和尚不能吃荤。他说:“用肉汤拌饭可以吗?”“不可以。”“那么棒冰可以吃吗?”他小心地问,是问“棒冰”,而不是冰淇淋,甚至不是雪糕。“那山上恐怕是没有棒冰的。”我们感到非常抱歉。
他对父亲的崇拜
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很少,和父亲在一起,就更少了。假如爸爸妈妈拌嘴,有时是开玩笑的拌嘴,他也会认真起来,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,阵线十分鲜明;并且会帮助妈妈向外婆求援。有一次因为他叙述的情况不属实,酿成了一桩冤案,父子两人一起站在外婆面前对证,才算了结了此案。然而,假如家里有什么电器或别的设施坏了,他便说:“等我爸爸回来修。”有什么人不会做什么事,他会说:“我爸爸会的。”在他的心目中,爸爸是无所不能的。有一次,他很不乖,我教训他,他火了,说:“我叫爸爸打你。”我也火了,说:“你爸爸,你爸爸在哪儿?”他忽然低下了脑袋,嗫嚅着说:“在安徽。”他那悲哀的声音和神情叫我久久不能忘怀,从此我再不去破坏他和他那无所不能的爸爸在一起的这种境界了。
他对独立的要求
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和他出去,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。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,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。有一次,我带他去买东西,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。我交给他一角钱。他握着钱,走近了柜台,忽又胆怯起来。我说:“你交上钱,我帮你说好了。”“不要,不要,我自己说。”他说。到了柜台跟前,他又嘱咐我一句:“你不要讲话噢!”营业员终于过来了,他脸色有点紧张,勇敢地开口了:“同志,买,买,买,……”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。我终于忍不住了:“买一包山楂片。”他好久没说话,潦草地吃着山楂片,神情有些沮丧。我有点后悔起来。后来,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。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。假如有人不放心,跟在他后面,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:“你回去,回去嘛!”我只得由他去了。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,情绪日益高涨,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。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,他便飞快而努力地喝橘子水。一个炎热的下午,我从外面回来,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。他站在冰箱前头,露出半个脑袋。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人做生意,看都不看他一眼。他满头大汗地、耐心地等待着。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“同志”,可最后还是忍住了。
他的眼泪
“他哭起来眼泪很多。”这是一个医生对他的评语。每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,他总是一忍再忍,把那泪珠儿拦在眼眶里打转。他从不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哭,比如不给他吃某一种东西啦,没答应他某一种要求啦,碰痛了什么地方啦。他很早就开始不为打针而哭了。他尤其不为挨打哭。挨打就够屈辱了,何况为挨打哭,因此,挨打时,他总是说:“不痛,不痛。”甚至哈哈大笑起来,很响亮很长久的笑,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。后来,他终于去了安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了。有一次,我给他写信,信上说:“你真臭啊!”这是他在上海时,我时常说他的一句话。因为他很能出汗,无论冬夏,身上总有一股酸酸的汗味儿。据姐夫来信说,他看了这句话,先是大笑,然后跑进洗手间,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。他用拼音字母回了我一封信,信上写:“王安忆,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!”这也是他在上海时,时常说我的一句话。
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
当他满了两周岁的时候,我们决定把他送托儿所了。去的那天早晨,他一声不响,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。当别的孩子们哭的时候,他才想起来哭。哭声嘹亮,并无伤感,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。每天早上,送他去托儿所都很容易,不像我们姐妹几个小时候那样,哭死哭活不肯去。问他喜欢托儿所吗?他说:“不喜欢。”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,也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,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。据老师说,他吃饭很好,睡觉很好,唱歌游戏都很好,只不过还有点陌生。然而,他迅速地熟悉起来,开始交朋友,打架,聚众闹事。每日里去接他,都要受到老师几句抱怨。
在他四岁的那年,他的老保姆病了,回乡了,他终于要去安徽了。他是极不愿意去的。他的父母对于他,更像是老师,严格有余,亲切不足。并且,亦喜亦怒,全听凭他们的情绪。走的前一天,他对外婆说:“外婆,你不要我了,把我扔出去了。”外婆几乎要动摇起来,想把他留下。上海去合肥,只有一班火车,人很多。车门被行李和人堵满了,大人们好不容易挤上了车,留下他在月台上。他真诚地着急起来:“我怎么办呢?”我安慰他:“上不去,就不去了。”他仍然是着急,他认为自己是非走不可的了。车快开了,姐姐说:“让他从窗口爬进来吧!”我把他抱了起来,他勇敢地抓住窗框,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,攀上了窗台。窗口边的旅客都看着他,然后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。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,抓住一双最得力的,跳进了车厢,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。
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。看着他那样的一点一点长大,他的脸盘的轮廓,他的手掌上的细纹,他的身体,他的力气,他的智慧,他的性格,还有他的性别,那样神秘地一点一点鲜明,突出,扩大,再扩大,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了。这真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,比任何艺术还要艺术。写到这里,简直不想写小说;既不想写女人,也不想写男人。唉,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!
风筝
■鲁迅
北京的冬季,地上还有积雪,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睛朗的天空中,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,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。
故乡的风筝时节,是春二月,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、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。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,没有风轮,又放得很低,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。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,早的山桃也多吐蕾,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,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。我现在在哪里呢?四周都还是严冬的肃杀,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,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。
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,不但不爱,并且嫌恶他,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。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,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,多病,瘦得不堪,然而最喜欢风筝,自己买不起,我又不许放,他只得张着小嘴,呆看着空中出神,有时至于小半日。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,他惊呼;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,他高兴得跳跃。他的这些,在我看来都是笑柄,可鄙的。
有一天,我忽然想起,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,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。我恍然大悟似的,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,推开门,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。他向着大方凳,坐在小凳上;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,失了色瑟缩着。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,还没有糊上纸,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,正用红纸条装饰着,将要完工了。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,又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,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。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,又将风轮掷在地下,踏扁了。论长幼,论力气,他是都敌不过我的,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,于是傲然走出,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。后来他怎样,我不知道,也没有留心。
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,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,我已经是中年。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,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,玩具是儿童的天使。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,忽地在眼前展开,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,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。
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,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,堕着。
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:送他风筝,赞成他放,劝他放,我和他一同放。我们嚷着,跑着,笑着。——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,早已有了胡子了。
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:去讨他的宽恕,等他说,“我可是毫不怪你呵。”那么,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,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。有一回,我们会面的时候,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“生”的辛苦的条纹,而我的心很沉重。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,我便叙述到这一节,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。“我可是毫不怪你呵。”我想,他要说了,我即刻便受了宽恕,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。
“有过这样的事么?”他惊异地笑着说,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。他什么也不记得了。
全然忘却,毫无怨恨,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?无怨的恕,说谎罢了。
我还能希求什么呢?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。
现在,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,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,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。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,——但是,四面又明明是严冬,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。
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
我的孩子,你慢点长大
■丰子恺
我的孩子们!我憧憬你们的生活,每天不止一次!我想委曲地说出来,使你们自己晓得。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,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。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!
瞻瞻!你尤其可佩服。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。你甚么事都想拼命地用全部精力去对付。
小小的失意,像花生米翻落地了,自己嚼了舌头了,小猫不肯吃糕了,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,昏去一两分钟。
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,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,喂他;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,你的号哭的悲哀,比大人们的破产、失恋、broken-heart、丧考妣、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。
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,麻雀牌堆成的火车、汽车,你何等认真地看待,挺直嗓子叫“汪――”“咕咕咕……”来代替汽笛。
宝姊姊讲故事给你听,说到“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,宝姊姊坐在篮里吊了上去,瞻瞻在下面看”的时候,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,说:“瞻瞻要上去,宝姊姊在下面看!”甚至哭到去漫姑面前求审判。
我每次剃了头,你真心地疑我变了和尚,好几时不要我抱。
最是今年夏天,你坐在我膝上发现我腋下的长毛,把我当成了黄鼠狼,你何等伤心,立刻从我身上爬下去。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相,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,看看,哭哭,如同对被判定的死罪的亲友一样。
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,要多多益善地买香蕉,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。回到门口时,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,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哪里去了。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、自然与热情!
大人所谓的“沉默”“含蓄”“深刻”等美德,比起你来,全是不自然的、病的、伪的。
你们每天做火车,做汽车,办酒,请菩萨,堆六面画,唱歌,全是自动的、创造的生活。大人们的呼号“归自然”“生活的艺术化”“劳动的艺术化”,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!依样画几笔画,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、创作家,对你们更要愧死。
你们的创作力,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。
瞻瞻!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,却常常要搬动它,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;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斗里,要皮球停在壁上,要拉住火车的尾巴,要月亮出来,要天停止下雨。
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,明明表示着你们弱小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、表现欲的驱使,因而遭逢失败。
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、不受人类社会束缚的创造者,所以你的遭逢失败,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、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,你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,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,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,所以愤愤地哭了,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!
你们一定想: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,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,是何等气性的奇怪动物!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,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,摧残了你们,回想起来,真是不安心得很。
阿宝!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,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,给床子的脚穿了,剗袜立在地上,得意地叫“阿宝两只脚,凳子四只脚”。你母亲喊着“龌龊了袜子!”立刻擒你到藤榻上,动手毁坏你的创作。
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,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“母亲这种人,何等煞风景,何等野蛮”罢!
瞻瞻!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《音乐入门》来。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,你侧着头,站在桌边默默地看着。后来我从学校回来,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《楚辞》,把它裁破了十几页,得意地对我说:“爸爸!瞻瞻也会裁了!”
瞻瞻!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,何等得意的作品!却被我一个惊骇的“哼”字喊得你哭了。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“爸爸何等不明”罢!
软软!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,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。现在你一定轻视我,想道:“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了!”
最不安心的,是有时我还要拉一个你们所最怕的陆露沙医生来,教他用他的大手来摸你们的肚子,甚至用刀来在你们臂上割几下,还要教妈妈和漫姑擒住了你们的手脚,捏住了你们的鼻子,把很苦的水灌到你们的嘴里去。这在你们一定认为是太无人道的野蛮举动罢!
孩子们!你们真果抱怨我,我倒欢喜;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,我的悲哀来了!
我在世间,永没有逢到像你们样以肺肝相示的人。世间的人群结合,永没有像你们这样彻底的真实而纯洁。
最是我到上海去干了无聊的所谓“事”回来,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们做了叫做“上课”的一种把戏回来,你们在门口或车站旁等我的时候,我心中何等惭愧又欢喜!惭愧我为甚么去做这等无聊的事,欢喜我又得暂时放怀一切加入你们的真生活的团体。
但是,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,现实终要暴露的。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,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。
我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、好汉,一个个退缩,顺从,妥协,屈服起来,到像绵羊的地步。我自己也是如此。“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”,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!
我的孩子们!憧憬于你们生活的我,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。然而真不过像“蜘蛛网落花”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。
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,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了,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!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!
整理:新快报记者邱治
参考资料
鲁迅:《风筝》
王安忆:《我们家的男子汉》
丰子恺:《我的孩子,你慢点长大》
陈鼓应:《老子注译及评介》
朱智贤:《儿童心理学史》
华道金:《儿童自尊感的人格教育价值及其保护与培养》
本文链接:什么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?http://www.sushuapos.com/show-1-14276-0.html
声明: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,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,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天上不会到馅饼,请大家谨防诈骗!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
上一篇: 珠海海警局查获一起涉嫌走私冻品案
下一篇: 周星驰首部微短剧,未如约上线